飞鸽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飞鸽书院 >  夺鼎1617 >   第873章 分裂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这副对联,算是最能描述出科举考试制度对于渴求通过考试来改变命运,提高家族经济、社会地位的读书人们的内心想法。

上联当中提到的二月杏花,借以代指春闱,而八月桂花,毫无疑问,指的就是秋闱了。所谓的蟾宫折桂,杏林春宴,讲得就是这两桩盛事。而为了能够达到蟾宫折桂,进而被人榜下捉婿,读书士子们无不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埋头苦读。

如今朝廷恩典,开出恩科,这无异于在三年大比的基础上又给大家增加了一次机会。而且,这次恩科,除了在正常的八股制艺基础上,更按照旧制,增加了明法、明算两个科目的考试。这些科目的考试,非但不讲究出身,甚至连是否为举人身份也不曾提起,更要命、更具备诱惑力的是,考试期间,凡是参加这两个科目考试的学子们,由大将军幕府负担,为学子们提供衣食住宿的津贴。考试通过的学子,立刻便是朝廷九品官员的身份!

江南素来以文风鼎盛,人文荟萃而著称。虽然在正儿八经的秀才举人眼里,所谓的明法、明算两个科目不算是正途出身,但是,在另外一群人眼里,这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进身之阶!

绍兴,位于杭州湾南岸。包括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个县,这里的两样出产著称于世。一是黄酒,二是师爷。黄酒在国人的饮食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师爷,则是一句“无绍不成衙”可以窥见其中一斑。到了晚清时期,四句话“无绍不成衙,无湘不成军,无宁不成市,无徽不成镇。”,其中,绍兴师爷和湖南军人,分别把控了中国的军政两界。各个衙门的基本日常行政事务,都由绍兴师爷和当地的吏员俗称书办的联手控制。

而绍兴能够以一隅之地,不声不响的控制了中国从县一级一直到高官衙门的基层行政事务,更成为无数封疆大吏的智囊顾问来源地,原因也是很多的。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找到一些原因。

一是文风炽盛,人才辈出。从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开始,绍兴因以“俗尚风流而多翰墨之士”,文风由此焕然,经济益加兴旺,出现了“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繁荣景象。隋唐时期,越窑越纸名闻天下,丝绸茶叶异军突起,山水风光和美如昔,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俗好吟咏而多风骚之才”,人文由是更加兴盛。形成了“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的动人局面和上至士大夫,“下至蓬户,耻不以诗书训其子。”正是这种一脉相承的文风,使绍兴成为了名人辈出的“名士乡”。自唐朝开始正式将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途径以来,便是进士众多。唐代十二名,五代七名,宋代六百一十八名,元代24名,明朝五百六十名。

二是人地矛盾,生活艰辛。绍兴历史上堪称“鱼米之乡”,但由于“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期间中原汉民的三次大南迁,人口不断增加,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宋时,“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大大地加重了绍兴耕地的承受负担。根据王振忠先生的研究,“早在16世纪末,绍兴府平原的开发就已经达到了极限。”晚明时绍兴人祁彪佳说:“越中依山阻海,地窄民稠……以二人食一亩之粟,虽甚丰登,亦止供半年之食,是以每藉外贩,方可卒岁。”到了清代,绍兴的人口密度竟达每平方公里579.55口,居全国人口密度的第三位,人地矛盾显得更加突出起来,以至“水岸田畔,凡可资耕种者,几无一隙之存”。穷则思变,在这样一种困难的情况下,人们为了生计,便将视野转向了耕种之外、地域之外,想起了手工业、商业、借贷救贫等办法,动起了扬己之长、外出谋生、为人作幕等脑筋。

三是科举难就,功名诱人。崇尚读书、追求功名,是绍兴的传统社会风尚;通过读书,求得功名,是一代又一代绍兴人的奋斗目标。逮及清代,这一风尚和目标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城中子弟成童就传举业射策。约十家坐一塾师,四隅内外攻制,举业者云集别业,子弟发未蓄,便能开笔成文,辄采芹藻,或再试。童子不利即弃文就武,习韬钤弓矢”,从而出现了“中式虎围者每科多至十余人,少亦不下五六人”的情形。据统计,从顺治元年(1644)到宣统三年(1911),绍兴“中举人者二千三百六十一人次”。“从顺治三年到乾隆三十九年(1646-1774),绍兴府的举人数达656人,占全省总数的15.5%”;本籍人本地考取的“进士数也多达505名”,“居全国科甲排行榜的第六位”。这些数字的背后,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竞争激烈,一个绍兴人要考中进士、举人,比起其他地方来,要困难得多。第二,励志效应,如此众多的人中进士、举人,刺激了更多的人们去苦读书。第三,官职有限,不少中进士、举人者不得不做“后备干部”,先为人作幕,再等待机遇。第四,另辟蹊径,更大量的读书人因过不了科举这座“独木桥”,而另辟其他的求生求名之道,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作幕、经商。其实,科举不顺,去而学幕的也不仅仅是绍兴一地,晚清名臣当中的几位,林则徐、左宗棠都有给别人做幕友的经历。就连翰林出身的李鸿章,也曾经在他老师曾国藩的大营之中做幕友,充当文案。其中,最为有名的,就应该是扬威绝域万里之外,为我中华收复新疆,镇压陕甘回乱,杀得白彦虎一党百余年后都不敢向东望一眼的左宗棠左大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夺鼎1617请大家收藏:(www.fgsy.net)夺鼎1617飞鸽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飞鸽书院推荐阅读: 新书我是木匠皇帝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征程战场合同工汉末文枭系统派我来抗战我在大唐有块田葬汉神话版三国唐朝九千岁雪狼出击奋斗在沙俄夺盛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天唐锦绣大国重坦抗战从瞄准开始大明镇海王浴血兵魂天官穿越成皇子开局却被贬为庶人白玉香无痕三国小侯爷三国之女将军团汉末大召唤崇祯十五年极品佞臣偷香大唐孽子特种兵之超级打卡系统大秦:开局邀请祖龙造反我大哥叫朱重八回到明朝做塞王随波逐唐人类群星辉煌时楚书,太祖皇帝本纪大明铁骨兴汉使命从史前开始打卡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终宋唐朝好太子汉祚高门人在大秦,已成渭水河神大秦:开局抓了嬴政和赵云万象朝宗红楼名侦探世子的崛起特种兵:我的一万种人格融合了史上第一跨国集团
飞鸽书院搜藏榜: 吃货混大唐特种兵之超级打卡系统大唐从救下李二开始大秦:开局邀请祖龙造反朝为田舍郎真不是软饭皇帝啊大明:天子镇国门逆袭水浒传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九生无憾大秦:我替陛下开了挂大明1593南宋之中华鼎盛大唐历险传夜郎传奇第一村汉末文枭我大哥叫朱重八甲申国难抗战之狙杀行动带着军需来大明抗日之铁血纵横士兵突击成最强少爷无所不能十里洋场之暗影大明从慎重开始特种兵争霸在明清穿越三国之我有修改器唐时明月宋时关战国王天下三国狼烟行我是史上第一败家子相魏楚汉无双北宋有个好弟子极品奴才大唐皇太子盛唐剑圣血帅回到明朝做塞王大秦:老赵,我真的不是仙人苍天圣道三国:朕的大汉江山愿天下再无穿越者抗日传奇独立排定居唐朝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扶蜀唐潮风暴钢铁皇朝
飞鸽书院最新小说: 我就是要做皇帝奋斗在新明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曹魏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血帅极品邪帝大唐全才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抗日之兵王纵横盗宋开国功贼奉天承运远征军之溃兵兄弟超级大独裁者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抗日之横扫天下江山如此多骄边戎铁血骠骑猎日神刀极品皇帝大宋极品国师吕氏皇朝三国之天下霸业明末资本家宋起波斯湾大周权相杀手特种兵特种兵争霸在明清大清弊主燃烧的海洋霸宋西门庆穿越之纵横大唐巨浪闯王李自成新传宋世流芳特工之回到清朝抗日大汉奸回到古代当将军超级系统在初唐千宋民国军火商人三国好孩子大唐魔法师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